其中,非洲和亚洲南部的营养不良人口攀升至4.22亿,而1990年,这一数字为3.98亿。
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发布实施了三个十条,也就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对这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没有触动的体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启动了这项改革,重点一是确权,二是管理体制。这些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再比如说,我们一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但对其他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却相对薄弱,耕地保护严了,一些地区就向林地、湿地、草原、海洋要建设用地。
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借这个机会,我主要介绍一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和成效。二是着力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记者会上,李干杰给出了一组数据:在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督察组一共受理了群众的举报13.5万件,其中有一部分是重复的,经过合并以后,向地方交办了10.4万件,到目前为止10.2万件已经得到办结。
同时,强化技术支撑,现在京津冀每个地级市都派了一个专家组,专家组到各个市指导各地加强污染防治工作。2016年,三大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与大气十条制定出台的2013年相比均下降30%以上。很多地方把中央环保督察当成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和动力,借此机会加强企业的污染防治,内化环境成本,让守法企业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整治那些散、乱、污企业,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这些行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实际上这相当于对首都北京的重构,是继历史上元、明、清之后对首都的又一次重构。
目前进展顺利,总体方案确定的2015-2017年要完成的79项改革任务中,73项已经全部完成,6项基本完成。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问题准备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这个正在谋划当中,可能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会出台相关举措,开展相关的专项行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保部开展的专项行动和制定实施的措施绝不是运动式,而恰恰是在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并且现在看起来这种长效机制还是管用的。在水的方面,地表水国控断面I至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这个总体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设计了八项制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定会继续坚持下去,目标是到2020年完成20万个村,也就是说达到我们国家整个行政村的1/3左右,我们大数是60多万个村。
重点立法需求中央环保督察将继续坚持下去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中央环保督察历时两年实现了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同时,还要为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这个目标做好谋划,打好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还实施了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5.7亿千瓦,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达到1800多万辆。在生态文明改革总体方案当中一个重要方针就是坚持城乡污染治理并重,我相信今后各有关方面都会按照振兴乡村战略的要求,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这样一个方针,着力解决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据他介绍,几个月之前,我们就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认真深入地进行了研究,谋划推动了相关工作,尤其是针对大家非常关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国家督省的体制机制已经基本健全,省督市县正在通过省以下环保垂直管理改革这项制度抓紧推进。
一方面,对一些违法违规、污染环境的企业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但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一厂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8次中央深改会议20次讨论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和成效方面,杨伟民介绍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密度最高、推进最快、力度最大、成效最多的五年。
这个 1+6 的文件体系我们正在大力推动实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成效还不错。即使对于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也是根据情况,能够整改的给予时间进行整改,并非一棍子打死。谈起中央环保督察,李干杰表示,不会有任何疑问,后续我们一定会把它坚持下去。经济影响反对一刀切关停违法违规企业在回答抓环保工作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这个问题时,李干杰表示,你要说对企业局部的、微观的影响一点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从长远、宏观和大局上看,是没有影响的。而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这个目标,对于大气环境质量来讲,恐怕不仅仅是全国平均水平,包括我们的一些重点区域,就PM2.5而言,年均浓度都应该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的标准。不仅如此,中央环保督察还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对此,环保部门要坚决把大气十条的这场收官战收好、收圆满。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是正相关的。
据李干杰介绍,有人总结了一下,用了四句话,中央环保督察是达到了这么一个境界和效果,叫 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其中,包括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环保部已经会同10个部门、6个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制定出台了从今年9月份开始将持续到明年3月份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除这个方案之外还配套制定了6个专项方案。同时,各地借此机会,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数量能达到三四百项,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指导和督促地方建立省级环保督察体系,国家督省、省督市县。杨伟民表示,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或者说是一个要求是生态宜居,过去应该说确实存在着重视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投入的力量、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讲是不够的,但应该说最近这五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北京属于优化开发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先后发布实施三个十条,即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38次会议当中,20次讨论了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的议题,研究了48项重大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3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24项,部分完成9项,正在推进的4项,出台改革文件84件。昨日出席记者会的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
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环保部门非常讲究策略和方法。李干杰表示,我们准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到2020年,污染防治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能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我们在 十三五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里面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必须达到80%以上,未达标城市PM2.5的浓度要平均下降18%,以2015年为基数。
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去年的7.2%。李干杰表示,环境问题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解决时间绝非一夜之间,推动和加强环境保护既是打攻坚战,又是持久战。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除此之外,环保部还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作为一个重点在推进。
同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超过11万个村庄完成了整治,将近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而且,这五年,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也前所未有。
当然,其他一些地区也在同步开展。空气治理京津冀防治污染要量化刚性问责对于备受公众关注的大气质量问题,李干杰坦言,尽管大气十条实施四年以来的成效非常显著,但空气质量仍然很不理想,离老百姓的期待和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
其中梳理发现,大概有8万件涉及到垃圾、油烟、恶臭、噪声、散乱污企业污染,以及黑臭水体问题,这些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在总结首轮中央督察经验的基础上,环保部门在研究推进有关中央环保督察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